(2024年7月) 今年以来,甸中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作用,以优化村庄布局、整治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做强特色产业、健全乡村治理为重点,创建小甸中村“党建+N”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点,现将工作情况和下步打算汇报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党建引领,激发和美乡村新动能。一是聚焦学习强本领,培训赋能促提升。小甸中村坚持第一议题制度,除了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学习外,还制定了“集中学习日制度”,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采取“带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创新开展教育培训,今年以来,组织11个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外出考察牟定1次。二是推行“星”管理,多彩活动助力“新”治理。全面规范小甸中村党群服务中心管理,在2023年完成了三星级党群服务中心评定。作为甸中镇第一个社会服务试点,通过开展“政策宣讲、改进作风研讨、解决难点问题”等活动,不断密切党群联系。截至2024年7月,开展各类活动6期,结合镇级重点工作穿插开展活动3期。三是多措并举,深化民族交融团结进步。整合民族宗教项目专项资金30万元,建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红石榴”民族团结广场,充分挖掘人文历史、红色革命、少数民族等多元文化,编排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花灯短剧,以文化筑基开拓民族团结进步发展之路。 (二)共建共享,激活和美乡村源动力。一是明确一个目标。围绕争创“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目标,根据小甸中实际情况“量身定制”规划实施“以工代赈”项目,整合资金130万元,着力解决好村内危房、闲房拆除,村内道路硬化及污水处理设施修建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二是健全一个组织保障。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负责同志及小甸中村干部任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构建镇村两级联动的组织管理体系。成立项目联合理事会,落实全过程管理,确保项目见行见效。三是做好一次宣传动员。通过入户走访、召开“院坝议事会”等方式精准摸排掌握劳动力数量、就近务工意愿,宣传以工代赈政策,鼓励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与监督,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四是组建一支队伍。项目以村民自建的方式实施,截止目前,共有65名本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其中建档立卡脱贫户5人、低保户1人,有效带动本地群众就近就业。结合项目所需劳动技能,采取“培训+上岗”及“边干边训”等方式开展实训和以工代训,帮助务工群众学技能、长本领,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三)三化三心,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一是亲情化服务暖人心。小甸中村不断探求和优化关爱“老幼”最优路径,通过整合项目资金15万元,改造提升小甸中村栖木墀老年大学活动场地,联合村组干部、党员、网格员,将义务理发、义诊等多样化服务送上门,形成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风气。建强“爱心妈妈 爱心爸爸”志愿服务队伍,形成“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力所能及为留守儿童提供帮助。二是常态化治理润人心。持续巩固小甸中绿美村庄创建成果,推进宅旁、村旁、路旁、水旁“四旁”区域绿化,截至目前,新增绿化面积845平方米。落实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门前三包”等制度,今年以来共集中开展卫生整治7次,组织全村党员、群众清理堆放垃圾杂物的街道路面长度400多米,实现环境整治向常态规范管护转变。三是特色化产业安人心。以抓基地、引龙头、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为抓手,在小甸中村雨云组打造蔬菜种植基地。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加强和完善农业设施建设。以电能烤房建设为抓手,实现烟叶生产提质增效,2024年小甸中村新增电能烤房47座,力争打造烤烟高标准商品化烘烤示范基地。围绕“一县一业”油橄榄发展,创新土地流转方式,用活用足林业、土地等政策,积极与凉山州中泽新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油橄榄种植合作协议,引领甸中乡村产业升级换代。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脆弱。农村道路硬化、两污治理设施等基础建设与发展需求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生活垃圾管理不规范问题仍时有发生。二是主体意识未激活。大抓大干的氛围还没有形成,部分群众没有将自身发展与乡村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未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发展后劲不足。乡村缺少特色产业支撑和带动,大多数人才和劳动力选择外出就业,导致在建设中缺乏特色产业、人才等资源要素支撑。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强基础,筑牢坚实的和美乡村建设基础。以“千万工程”为基石,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清理整治农村临违建筑和危旧房屋专项行动等重点工作相结合,持续做好村内道路硬化、“安心拆除”、厕所革命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因地制宜完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推进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全覆盖,年内实现小甸中村村庄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80%以上。二是全民化,激发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依托本村实际,立足本村发展,积极推进村内事务公开,通过“院坝议事会”等方式,拓宽群众参与村内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发挥基层党员战斗堡垒作用,做好动员工作,号召全村党员积极为村办公司发展建言献策,建强本村产业,以产兴村。持续推进“以工代赈”项目,最大限度的引导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三是固根基,以人才队伍建设助推乡村建设。要持续优化村“两委”班子特别是“领头雁”队伍,把政治素质高、工作作风硬、群众基础牢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干部队伍中来。坚持把村“两委”干部能力素质提升作为强化基层党建的重要抓手,围绕乡村振兴、基层党建、基层治理等内容设置课程,切实提升村干部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