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岔河乡“党建+N”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工作情况

发表于 2024-7-22 23:24 |

20247月)

 

岔河乡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紧紧围绕组织建设、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民族团结、生态文明等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党建+N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工作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组织建设强基积极推进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河外村、青河村共有5村干部参加双提升”。青河村、河外村年内计划培养致富带头人10人。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青河村通过开发闲置场地收取租金等方式年收入预计可达20;河外村通过烟菊轮作、土地流转、村办公司销售稻米等多元发展模式,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可达50万元以上

(二)基层治理共建不断建强网格化管理队伍,成立村总支书记为组长,综治专员为常务副组长的矛盾纠纷领导小组青河村投资12万余元对集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为一体的综合中心完成改造升级,与中国电信合作打造青河村数智化综治中心建设。河外村完成数智化综治中心建设,进一步优化基层治理模式;路口组深化村级议事协商,打造村民议事协商示范点;凤窝组以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突出开展德治教化铸魂治理模式,被列为市级德治教化示范点

(三)民族团结聚力坚持党建引领,借助群众大会、主题党日、村组干部日常会议加入民族团结进步学习教育。青河村投资100万元建设民族团结广场及附属设施,申报并公布省级花鼓传承人周兴、市级花鼓传承人柳学光,组建花鼓队1支,舞龙队有1开展非遗文化传承进校园活动2期,推动民族文化传承;河外村路口、鹏展 、凤窝、进宝4个小组分别建有民族团结广场,全村8个村民小组各组建1支文艺队,并组建一支河外老年文艺队,组织文艺队参与岔河乡开新街特色节庆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四)村庄建设塑形以党员联户为有力抓手,常态化开展三联户一集中保洁模式,激发村民参与环境卫生的积极性。结合“千万工程”,推进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逐步实现生态宜居。青河村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备案入库,正在进行第二轮公示;以引导村民相对集中居住项目和集镇提质扩容“土地整治+N”项目为依托,完成给水排水管网、电网铺设,已选房173户,开工132户,封顶66户,完成18户验收,投资70万元建设公厕2座;完成166户美丽庭院达标创建。河外村成立规划编制组和村庄规划建设理事会,逐村研究制定村庄规划图,目前正在审核阶段完成220户美丽庭院创建,年内争取达到四星级美丽村庄标准。

(五)民生服务凝心建立一老一小”“红黄蓝”动态机制,一户一档,推行清单式分级分类管理。研究制定《岔河乡“一老一小”关心关爱行动实施方案》,通过乡、村、组三级包保,定期开展敲门行动,开展上门式志愿服务3点亮微心愿活动1期。邀请峨山县“银发医疗”志愿服务队与玉溪先施医院开展“守护健康·银岭相伴”义诊活动,共计服务群众60余人次。河外村积极做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前期协调工作,于2024521日河外村委会与岔河中心小学签订峨山县中心小学闲置校舍代管使用协议书。

(六)产业发展赋能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2024年申报市级基地5个,其中种植基地2个、养殖基地3,现已完成上报材料的收集工作。青河村大力推广三新技术,在哈龙组推广种植鲜食玉米近300亩,亩产达2500斤左右,每亩收入5000元左右,成为鲜食玉米核心示范区。河外村进行迭白水至凤窝组段灌溉管网改造,提升种植条件。大力发展“水稻+水果”特色种植产业河外村种植枇杷558亩、柑橘650亩、葡萄130认证绿色水稻种植面积1800亩,有机水稻119。投资150万元实施嘉禾小镇综合交易市场项目,建设特色摊位,已完成招投标、签订施工合同,目前已进场施工。云南滇一服饰科技有限公司开始招工培训,目前共计培训40余人,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二、存在问题

一是年轻党员及高素质人才外出务工较多,村组干部队伍储备断档严重。党员老龄化凸显,党组织发挥作用不明显

二是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较为单一,没有形成坚强有力的支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是投入资金缺口较大,在产业发展和美丽宜居等板块中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工作所需经费主要依靠县级财政补助和上级奖补,资金来源渠道狭窄。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对外出党员的教育管理,引导外出务工党员参加工作地组织生活,提升党员归属感、荣誉感;协调各方面关系,优化创业就业环境,引凤还巢,使之主动向党组织靠拢。

二是不断创新村集体经济增收模式结合河外特色资源优势,整合盘活农村各项要素资源,创新资源开发、产业发展、股份合作、资产盘活、旅游带动、服务创收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青河村发展“项目带动型”经济,由青河村村办公司牵头,探索开展“基层党组织+人力资源公司+劳务经纪人”的市场化红色劳务模式,向云南滇一服饰科技有限公司输送农村劳动力。

三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继续整合各类资源,包括项目资金、村集体资金、群众自筹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为示范村的创建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持。同时,积极争取省级以上资金,增加投入,确保示范村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内测 ( 滇ICP备07500970号-2 )

GMT+8, 2025-7-2 06:04 , Processed in 0.043898 second(s), 15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