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岔河乡抓经济促发展工作情况

发表于 2024-7-22 23:06 |

20247月)

 

28日全市抓经济促发展大会召开以来,岔河乡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全乡干部职工会议,专题学习会议精神,通过学习领会,明确了今年抓经济促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并迅速对我乡经济工作目标作出全面部署,明确要求夯实责任成立专班,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凝心聚力抓项目,全力以赴促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完成投资2亿元、项目15个。完成情况:截止目前在库项目5其中结转项目1《嘉禾康养文旅建设项目一期》,投资额998万元。完成投资4《机械化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投资额583万元;《峨山岔河文山片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额4772.88万元;《嘉禾康养文旅建设项目二期》,投资额4855万元;《嘉禾康养文旅建设项目》,投资额998万;新开工建设项目1个《云美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投资额682万元、《云南华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农业基地建设项目》878万元,截止20247月,累计总投资额12768万元,完成目标任务63.84%截止20247月完成投资报数11459万元。

储备项目5个。《沿河雪茄烟叶种植基地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273万元,《上白云水库水利设施建设项目》计划投资6000万元,《顺德酒楼建设项目》计划投资563万元,《青河农产品城乡冷链仓储物流项目》计划投资2276万元,《嘉禾小镇集贸市场建设项目》计划投资2328万元,预计总投资10112万元。

(二)立足产业支撑,夯实财税基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任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1万元(税收收入293万元、非税收入18万元)。完成情况:截止630日,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48万元(税收收入13.54万元、教育附加税0.27万元、非税收入6.66万元)。

(三)积极培育“四上”企业,激活发展动力(企业和“四上”企业)。目标任务:净增企业29户(农业企业2户,工业企业2户,建筑业企业2户,批零住餐企业15户,服务业企业8户),个体工商户30户,个转企5户,新增“四上”企业3户。完成情况:截止202479日,完成农业企业1户(农业企业目标2),完成率50%;完成工业企业1户(工业企业目标2),完成率50%;完成建筑企业0户,(建筑企业目标2),完成率0%;完成批零住餐企业6户(批零住餐企业目标15),完成率40%;完成服务业9户(不含批零住餐企业目标8户),完成率113%;完成个体工商户7户(个体工商户目标30户),完成率23.33%;完成“个转企”5户(“个转企”目标5户),完成率100%。完成“四上”企业1户(玉溪恒龙石化有限公司),拟纳规纳限2户(云南滇一服饰科技有限公司、峨山彝澳商贸有限公司)。

(四)突出特色优势,抓实农业基地建设(农业基地建设)。目标任务:新建市级农业产业基地5个、转化“四上”企业1个。完成情况:截止79日,已完成5个市级农业产业基地材料申报(峨山县嘉禾生猪养殖合作社、峨山县闽鑫生猪养殖场、云南华霖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软籽石榴种植基地、峨山县岔河彦彬农业葡萄种植基地、峨山县建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枇杷种植基地),县级审核通过1个(峨山县闽鑫生猪养殖场)。

二、存在问题

一是经济基础薄弱岔河乡经济总量偏小,企业数量少体量小,没有规模大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占多数,人口体量小,外出务工人口较多,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有限,缺乏资金支撑乡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

二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全乡水、电、路、通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缺乏资金维护。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方面,也大大增加了交通运输的成本,造成发展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导致农业产业较单一,难以引入企业进驻发展,严重制约了乡域经济的发展。

三是市场缺乏活力刺激市场的手段不多,带动发展的动力不足,导致第二、三产业发展缓慢。辖区内个体工商户多以小餐饮店为主,仍然处于小、散、弱的状态,转企能力不足、意愿不强,扶持培育个体工商户的措施不实、力度不大。

四是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利用岔河乡自然风光秀丽,生态环境良好,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岔河带来了良好的空气质量,但目前对高负离子浓度的绿色资源优势开发利用不足,乡村旅游发展滞后,带动作用不明显,特色品牌优势不突出,资源优势发挥不明显。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坚持多措并举,不断夯实村集体经济基础

一是激发活力优化资源配置。采取清产核资、土地流转、乡村旅游、闲置校舍及办公场所出租等多种措施,大力盘活农村三资,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探索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扎实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招工施工同时进行,计划在河外小学闲置校舍招录160余名工人进行技能培训,实现项目竣工工人同步进场,尽快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项目的突破。二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扶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县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项目建设三是创新模式多元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党建+N发展模式,围绕产业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与农民合作社、领头雁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合作经营,创建一批集体经济发展成效好的产业项目,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带动、服务群众的能力,切实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收益和改革红利。

(二)坚持兜牢底线,有力推进财源培植

一是规范税收统计工作,根据各部门职责分工,对本部门所负责的在辖区内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税收的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做好台账管理,确保岔河乡税收数据全面清晰。规范项目工程管理工作,要求规划中心、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实施部门严格管控乡内工程开票事项,进行动态监督管理,确保辖区内纳税企业税收应纳尽纳。二是加强税源培育。积极跟踪服务好辖区内现有重点企业和具有发展潜力企业。实行动态监督,建立系统台帐,企业帮扶服务机制,重点针对52家纳税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由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进行走访摸底、座谈分析,协调解决企业困难问题。三是加大经营主体培育力度,组织走访云南滇一服饰科技有限公司、玉溪恒龙石化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了解企业经营情况以及需求点,与企业共同分析研判存在困难及问题以及下步生产经营模式,做好政策宣传,拓展培植税源。

(三)坚持深挖资源,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一是以实施抓经济促发展为总抓手,以工业化思路发展农业、以产业化要求经营农业、以合作社形式组织农业,依托自然禀赋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高质量推进烟、菜、米、果、花、畜等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二是坚持规划先行,推动岔河餐饮文化,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内涵,着重突出岔河特色,量身定制打造优势产品,让农文旅融合发展更具生命力三是充分激活农村沉睡资产,有效盘活利用闲置土地、村委会、校舍等可利用资源,让闲置资产迸发新的活力四是丰富休闲旅游业态,紧贴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民宿、餐饮、直播、娱乐、特色产品加工、产品销售等经营项目,吸引更多游客到来,切实增强旅游产业发展效益五是进一步提高农业和农民参与度,采取行之有效的利益联结模式,引领更多群众参与到农产品、文旅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六是加强乡村休闲旅游推介,开展多渠道、多角度、多形式宣传,进一步提升岔河休闲乡村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内测 ( 滇ICP备07500970号-2 )

GMT+8, 2025-6-15 23:34 , Processed in 0.044293 second(s), 16 queries .

返回顶部